╮(╯▽╰)╭
名字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但是现在的重要和以前的重要还是不一样的,以前要八字合,现在则要考虑到传播。一个好名字,要好记,也要好传播,而且要注意的是,在传播的时候不能走样,不能引起误读,若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就非常完美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一个好名字,起码要八字合    B.一个好名字,不能有歧义    C.一个好名字,其传播力要强    D.一个好名字,其印象分要高    
2017-11-29 16:45:44
正确率:65%
╮(╯▽╰)╭
公共舆论是各种社会意见的集合,在不同意见表象的背后都有着内在的理性认知逻辑。再简单的意见都有其“道理”,并非只是人们情绪化的反映,情绪往往是伴随一定的认知逻辑出现的。就政府形象舆论而言,影响人们对政府评价的意见,除了个体的利益诉求和直接体验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知态度和价值选择,这就构成了人们对政府形象认知的基础逻辑。当人们从自身的认知逻辑出发,能够对政府的行政作为进行合理的逻辑构架时,就可以得出积极的、肯定性的意见评价;而当人们无法从认知逻辑上对政府决策对其管理行为加以合理解释时,自然就会形成消极的、否定性的意见评价。这段文字主要评论:
A.应从理性逻辑层面解读公共舆论    B.公共舆论的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基础    C.应引导大众理性分析政府行政决策    D.个体认知逻辑决定了对政府形象认知的差异    
2017-11-29 16:45:22
正确率:44%
╮(╯▽╰)╭
今年80岁的赵振华一出场,就迎来了满堂喝彩,她打扮时尚,戴着新潮的太阳镜,满头的白发烫成一个个大花卷,脸上轻施脂粉,还抹了红红的口红,简直就是一个时尚丽人。为保持一个好的体形,赵奶奶也减过肥,只不过不是节食,而是通过锻炼,每天要穿着高跟鞋快步走上一两个小时,晚上还要躺在床上练瘦身操。“你看看我的鞋吧。”赵奶奶得意地抖抖自己的脚,我们惊讶地看到,穿在她脚上的是一双白色的高跟鞋,后跟高达10厘米。现在,赵奶奶的“猫步”已经很专业了,是名副其实的“台柱子”。下列表述最符合上述文字主题的一项是:
A.赵奶奶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且对模特表演乐此不疲    B.时下,参加老年模特队是中老年人较为偏爱的一种运动形式    C.穿高跟鞋、上T台、当模特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    D.对于中老年人,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的良方    
2017-11-29 16:44:56
正确率:40%
╮(╯▽╰)╭
春节期间,duang“震碎”无数网友的屏幕。作为2015年开年第一个爆红的“字”,网友张口闭口不duang一下,似乎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然而,随着近年来这类网络新说法的日益增多,很多人开始担忧它们对传统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冲击,并建议应该规范汉字的使用。其实,汉字文化的演变本来就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些网络新说法,作为当下社会发展的映照,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汉字文化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可再生的文化体系。如果真的有一些说法被留下来了,也不失为一件悦事。概括文段语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字传承有自身规律,无需谈“新”色变    B.随着大量新词的产生,应该不断规范汉字的使用    C.汉字的极大丰富说明汉字文化具有极大的可再生能力    D.新说法的涌现不会冲击传统文化,甚至还丰富了汉字文化体系    
2017-11-29 16:44:30
正确率:43%
╮(╯▽╰)╭
中国书法与汉字密切相关,而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的问题是,“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于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形”、观“形”,把书写者显“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这样,研究者尽管把汉字的“形”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抽掉了汉字的“文化”这一核心内容,便不能认识汉字及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下列哪一说法与作者的观点相符:
A.中国书法历来重视展示汉字的内涵    B.书法研究应兼顾汉字的“形”与“义”    C.书法研究者应将汉字的“义”放在首位    D.书法欣赏中存在得“义”忘“形”的倾向    
2017-11-29 16:44:29
正确率:73%
╮(╯▽╰)╭
哈佛大学经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60%的人目标模糊,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只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27%的人没有目标,几乎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根据文字,哈佛大学调查的是:
A.目标与生活态度的关系    B.目标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C.目标对人生的不同影响    D.目标对人生的重要程度    
2017-11-29 16:43:21
正确率:38%
╮(╯▽╰)╭
在英国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孩子被没有理由地娇宠,犯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家长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为的是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家长体罚孩子。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英国人从不娇惯孩子    B.英国人经常体罚孩子    C.英国人管孩子时不伤其自尊    D.英国人的法律有管教孩子的条款    
2017-11-29 16:43:17
正确率:80%
╮(╯▽╰)╭
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集体,拒绝正式承认个人的主体性。传统社会的礼治秩序,本质上是主张取消个性、主体性、否认个人独立利益的,个人只能按照一定的“名分”来履行责任义务。这一秩序塑造的是处于服从地位的“臣民”,而非法律意义上享有权利的“公民”。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是要实现人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目标。这一“人的社会化”过程,既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意味着个人自由的增加和社会结构的优化。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集体、拒绝个人的主体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C.“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人自由增加和社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    D.由“臣民”到“公民”的转变是我国劳动人事改革的重要标志    
2017-11-29 16:42:59
正确率:39%
╮(╯▽╰)╭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场域之中的。从传播的角度看,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一种表达。观其行再晓其人,公众就是通过外在举止了解行为人的。举止代表什么意义,解释权往往不在自己,对于公众人物尤其如此。就拿前阵子某市领导打伞观看学生淋雨做操的事件来说,可能领导平时也是爱孩子的,到学校也不过是正常的工作,可对比画面凝固下来,传递出的形象就由不得他了。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舆论对公众人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B.公众人物更应注重自身形象    C.舆论主导的公众形象未必与公众人物自身相一致    D.公众人物更容易暴露在舆论危墙之下    
2017-11-29 16:41:28
正确率:32%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大,列岛之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本人传统的独门独院住宅的奢望。特别是在东京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高层居民楼拔地而起,占住宅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段话说明了这样一个观点:
A.日本人如今已不再奢望居住在独门独院    B.东京的居民住宅中,高层居民楼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独门独院    C.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扩大,使日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D.日本是列岛之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必须发展高层建筑    
2017-11-29 16:41:13
正确率:60%
当前第 2029 页 / 共 4116 页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400-6655-1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