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之差为()
A.697.5元 B.869元 C.1039元 D.528元
2017-09-12 15:35:23
正确率:61%
根据本文,屈原在《悲回风》中明确表达出的情感是:
A.懊丧 B.惋惜 C.埋怨 D.绝望
2017-09-12 15:29:24
正确率:70%
2007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平均工资大约高出()
A.82.6% B.84.1% C.95.4% D.88.2%
2017-09-12 15:28:55
正确率:70%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C.《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地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2017-09-12 15:27:41
正确率:30%
第2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A.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2017-09-12 15:25:10
正确率:28%
200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A.1452元 B.2074元 C.1552元 D.1172元
2017-09-12 15:22:14
正确率:75%
第2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于《离骚》中
2017-09-12 15:20:54
正确率:55%
某河段中的沉积河沙可供80人连续开采6个月或60人连续开采10个月。如果要保证该河段河沙不被开采枯竭,问最多可供多少人进行连续不间断的开采(假定该河段河沙沉积的速度相对稳定):
A.25 B.30 C.35 D.40
2017-09-12 15:19:48
正确率:66%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某年8月份有22个工作日,那么当年的8月1日可能是:
A.周一或周三 B.周三或周日 C.周一或周四 D.周四或周日
2017-09-12 15:19:00
正确率:45%
第1段意在说明: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2017-09-12 15:18:59
正确率:17%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