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面对机器人写诗,很多人出现了一种恐慌。高晓松就曾感慨:“等有一天,机器做出了所有的音乐与诗歌,我们的路也会走完。”很有必要思考的是,这个世界将来会失去诗意吗?有人曾讲过,人类最大的恐惧是未知。但以事后的眼光来看,这种恐惧往往显得无厘头,真当未知成了已知,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有时甚至是一种美好。当初火车取代马车,何尝没有碰到种种“未知的恐惧”?可事实表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取代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可阻挡的。技术的进步,总体上给世界带来了诗意,而不是相反。这段话主要想说明:

小麦公考 | 2021-03-04 16:17:38

[单选题]

面对机器人写诗,很多人出现了一种恐慌。高晓松就曾感慨:“等有一天,机器做出了所有的音乐与诗歌,我们的路也会走完。”很有必要思考的是,这个世界将来会失去诗意吗?有人曾讲过,人类最大的恐惧是未知。但以事后的眼光来看,这种恐惧往往显得无厘头,真当未知成了已知,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有时甚至是一种美好。当初火车取代马车,何尝没有碰到种种“未知的恐惧”?可事实表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取代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可阻挡的。技术的进步,总体上给世界带来了诗意,而不是相反。
这段话主要想说明:

A . 人类追求诗意的美好愿景并不会为技术所改变
B . 人类的恐惧来自于未知且最后都被证明是美好的
C . 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D . 人类大可以坦然面对新技术所带来的未知改变

参考答案: D

小麦参考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

第二步:寻找重点
文段首先指出面对机器人写诗,很多人都很害怕,害怕将来的世界会变得诗意全无。然后就指出,人类最大的害怕其实是未知,包括机器人写诗。然后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文段重点,即未知的恐惧“往往显得无厘头,真当未知成了已知,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有时甚至是一种美好”。然后以“火车取代马车”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指出没必要为未来担心,技术的进步总体上带来的还是好的方面。D选项,所述契合文段重点,所以选择D。

第三步:分析选项
A选项:“人类追求诗意的愿景”无中生有,所以A错。

B选项:偷换程度,文段中说的是“有时”是美好的而非“都”,所以B错。

C选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属于无中生有,所以C错。

故本题选D。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