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将日趋旺盛,扩大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刻不容缓。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民众的消费也步入一个新的周期,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人们肚子不饿、身上不冷、房子不漏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在追求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舒适的同时,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购买商品,不仅是为实用,还要买个赏心悦目;人们不仅讲究吃穿用等实实在在的硬性消费,而且追求旅游、娱乐、健美、交往、情调以及提高自身素质等软性消费;人们的消费不再是只追求传统的耐用、价廉、看得见、摸得着的近期效益,而且追求现代的舒适、美感等长期效益;人们的消费不只是从理性上追求质、量和价格的满意,而是更看重感性的样式、色泽、舒适、明快、时尚等。科技性消费、休闲性消费、保健性消费、文化性消费在人们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形成一种无法阻挡的消费新潮流。
人民不断喷发的强势消费需求,使得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享受进一步融合,并体现出共同的表现方式和满足方式,精神文化消费比例大幅提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可支配消费能力的加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消费占比在变化。物化或者说基本生存满足的物质消费比例在下降,而文化艺术性质的消费需求在爆发。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精神需求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文化建构。
体验式消费、互动式消费成为未来的趋势。被动式、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单向消费方式,绝对不是文化产业的基本消费模式。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资产、资源快速流动的今天,消费者的需求产生了质的变化,尤其在文化和精神消费方面,更加表现为主动的选择和体验特质。在平等的界面上产生互动将是消费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无论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还是消费者,构成关系的基础是平等交流,过去年代的家庭式下午茶,其客厅模式被逐步延伸到城市的茶室、咖啡馆,再到今天的社会主题聚会等,这是逐步走向平等的过程,主客关系已经被朋友关系取代。在平等的基础上,体验和分享将是文化消费的主流模式。
以城市化为背景的消费导引和风尚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城市化构成了消费价值的高度,城市也开始分类分层,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成为引领全国消费观念、消费趋向、消费价值的风向标,随后通过城市的集聚效应,向外强力辐射。城市人群的不断聚集,将构成一个个消费共同体,相同的价值和审美趋向,形成消费的马太效应和圈子效应。同时,大中小城市存在的消费价值观及消费能力的差异会形成相对的时间差和消费延滞,而这种差异在文化消费上就更加突出。
作答要求:
结合给定材料,围绕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写一套总分论点。
【参考答案】:
一类立意:(释放消费潜力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之策,总论点有理论高度,分论点每个对策都对应细化作用。
总论点: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分论点1:丰富文化消费内容,满足大众化需求。
分论点2: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分论点3:推进城市引导消费,满足整体化需求。
二类立意:
总分论点一:(二类中上,从消费潮流一个点引申)
总论点:迎合消费潮流 满足文化消费需求
分论点1:迎合软性消费潮流,满足文化消费需求。
分论点2:迎合主动消费潮流,满足文化消费需求。
分论点3:迎合集聚消费潮流,满肚文化消费需求。
总分论点二:(二类下,仅对材料对策进行总结)
总论点: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满足文化消费需求
分论点1:发展软性和硬性结合性消费模式,满足文化消费需求。
分纶点2:发展体验式消费、互动式消模式,满足文化消费需求。
分论点3: 发展城市背景为导向消费模式,满足文化需求。
【参考解析】:
材料第一段提到了消费需求增加。第二段介绍了人民消费进入了新台阶,对科技性、休闲性、保健型等消费需求增加。三段介绍了文化消费增加的原因和影响。第四段介绍了体验、互动式的新的消费模式。第五段介绍了以城市背景为导向的消费模式。题干要求围绕“满足文化消费需求”这一点展开,根据对材料的梳理,材料中可借鉴的对策还是比较多,因而写成以对策为主的文章更简单一些。梳理全篇,都在讲通过各种模式的丰富和创新来满足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就是说要满足文化消费的需求就必须得提供能够消费的内容和模式,因而我们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扩大内需的相关理论,选取释放消费潜力这个点,释放消费潜力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让人们有钱、有时间去消费,另一方面就是让人们有地方、有心情去消费。而本题我们选取的是第二个方面的内涵。分论点就是对第二、四、五三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而为了让分论点更有高度,每一个对策都会对应一个消费需求,第二段谈的是基本消费需求,概括为大众化需求,第四段是体验式的,这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因而概括为个性化需求,第五段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因而概括为整体化需求。这样不仅把释放消费潜力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而且分别对应了满足哪一类消费需求,让总分论点更紧密切合。
【易错点分析】:
本题论点还是比较好找的,但是材料里提到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容易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可能会选取:发展物质消费,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关注精神消费,满足文化消费需求。这样的论点就是过于小且不能充分体现材料的核心观点。
查看申论采点专项视频课【下载小麦公考APP☞点播课程☞《申论采点专项课》即可获得】参与@小麦公考陈洁 微博互动,即可9元宣传购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