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这种“有色教育”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学校按照成绩来发作业本,这样太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已经到了懂事的年龄,自从学校发了有色作业本以后,孩子做作业时经常躲着人来做,而且也变得沉默寡言。当记者要看学生们的红色笔记本时,一位同学说出了第二排的一名同学有红色作业本,当记者前去看的时候,那名同学说:“我没有,打死我也不拿出来。”可见,有色作业本没有让孩子们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产生动力,反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让他们不再用以前单纯的眼光来看世界。学生都还处于成长阶段,教育者们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未来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对事物的认知。

正如《中国青年报》所述的那样,用色彩区别学生的优差是一种教育“冷暴力”,是对学生的“精神惩罚”,是人为给学生设置心理障碍,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

作答要求:

谈谈你对“有色教育”的认识。(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有色教育”是指某些学校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分发不同颜色的作业本的一种教育方式。其产根源是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应该肯定校方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是不可取的。一方面,这种用色彩区别学生的优差是一种教育“冷暴力”,是对学生的“精神惩罚”,给学生设置了心理障碍,容易让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另一方面,其让孩子产生不平等观念,影响学生未来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对事物的认知,因此,学校应该矫正教育方法,采取更为尊重孩子权力的教育方式。

 

【参考解析】:

题干要求谈谈“有色教育”的认识,需要先回到原文找到这个词汇,这个词汇出现在第一段的第二句“这种有色教育……”提示我们“有色教育”的解释应该在上文,文段第一句就给出了解释,即根据学生成绩好坏分发不同颜色作业本。接下来需要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第一段说明了家长和学生认为是歧视,学校认为是激励的方式,可见出发点是为了激励但没达到预期效果,需要辨证来看。第二段具体分析原因先讲了记者看到的学生面对有色作业本的态度,第三句“可见”进行了总结,即让学生产生自卑、造成不平等,影响价值观等。这些都是“有色教育”带来的危害。第三段前半句说了危害,给学生心理设障碍等,后半句说的是原因。文段没有对策,只要稍微总结就可以了。

 

【易错点分析】:

在观点判定上过于极端,认为这种做法完全错误,需要考量出发点。

 

查看申论采点专项视频课【下载小麦公考APP点播课程《申论采点专项课》即可获得】参与@小麦公考陈洁 微博互动,即可9元宣传购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