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1989年出生焦三牛,拟被破格选拔为副县级干部。消息一出,类似“火箭干部”、“萝卜招聘”、“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质疑声便频繁出现在网上。最后,相关部门公布了严格而透明的选任程序,人们心中的“黑幕”疑虑才逐渐消除。这种不假思索、本能反应的、且不管后来披露的证据如何,都坚持不变的质疑就是习惯性质疑,这类质疑总是从负面去猜测别人的动机。
中国青年报做的一份调查显示:62.6%的人担心,习惯性质疑容易使人不经思考就对事物形成“偏见”,破坏社会信任氛围,消减生活中的温暖和善意。在学习上,经常质疑有助于获得真知,是揭露假丑恶、达到真善美的手段,是创新创造的源泉;但对待一些人或事,习惯性质疑容易让我们失去理智,变得冷漠。
某社会学家认为,习惯性质疑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一个社会越来越开放、民主,其质疑声就会越来越多,在质疑声中,既可以展现并逐步提升公民民主素养,也能够强化民众的公共参与意识。但仍有许多人感叹,当大家都习惯性质疑时,我们社会原本就不多的信任,也被蚕食得所剩无几。特别是在微博上,人们似乎时刻保持警惕,不敢轻易被感动,生怕被欺骗。“狼来了的故事发生太多次了,傻子才敢轻易相信。”
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材料,分析“习惯性质疑”产生的影响。(不超过120字)
【参考答案】:
“习惯性质疑”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一、通过揭露错误和丑陋来接近真相和真理有助于获得真知,推动创新;二、在质疑过程中提升民众民主素养和参与意识。消极方面:一、容易使人丧失理智,变得冷漠;二、破坏社会整体信任氛围,减生活中的温暖和善意。
【参考解析】:
本题的要点非常直接,第一段解释了什么叫做“习惯性质疑”;第二段通过调查可以得出三个要点,第一句话得出了破坏信任氛围;第二句话前半句是意义,强调可以获得真知,有利创新等,后半句是危害,强调会使人失去理智等。第三段,第一、二句谈到了意义,即提高公民素养;第三、四、五强调了危害,依然是信任问题,可以和第二段得出的要点进行合并。
【易错点分析】:
影响是中性词,往往包含两方面内容:意义和危害,因而本题不仅要找到积极的一面,也要找到消极的一面,第一段最后一句“这类质疑总是从负面去猜测别人的动机。”容易误导我们只去选取消极要点。
查看申论采点专项视频课【下载小麦公考APP☞点播课程☞《申论采点专项课》即可获得】参与@小麦公考陈洁 微博互动,即可9元宣传购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