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生部数据,近年来国内血站的年供血量以12.6%的速度递增,临床用血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9%。但即便如此,临床用血告急情况依然难以避免,一方面用血需求增长远高于采血量增加;另一方面患者涌向大城市求医也造成了区域性“血荒”矛盾突出。

各地血液供应紧张,除了季节性原因外,北京市血液中心相关人员透露:“自‘郭美美事件’以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遭遇公众信任危机,对于无偿献血不无影响。公众无偿献血意愿明显下降。”在今年上海进行的一项“不献血十大原因”的千人调查中,“担心血液被牟利”名列第二。

    《献血法》第十一条规定,“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第十四条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患者用血的费用其实并不透明,一袋血200元甚至更高,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的费用果真高到这个地步?另外,血站无偿获得的血液去向模糊不清,也强化了无偿献血者的不信任感。

作答要求:

   分析材料中“血荒”事件反映本质问题。(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

   血荒事件反映出公众对血站及献血制度的不信任。

 

【参考解析】:

本题问的是反映的本质问题,其实等同于要求分析造成“血荒”的本质原因。第一段虽然提到了需求增长、患者涌向大城市求医等,但这并不是本质原因。第二段提到了北京血液中心相关人员的话,即出现了信任危机,担心血液被牟利导致献血意愿低下,这才是本质原因,第二端再次提到了了信任问题,因为用血费用不透明、去向模糊不清,强化了无偿献血者的不信任感,因此反应的本质问题就是不信任。

 

【易错点分析】:

本质问题通常只有一个,但是本题材料中有很多原因要点,容易误导大家把这些点全部概括出来。

 

查看申论采点专项视频课【下载小麦公考APP点播课程《申论采点专项课》即可获得】参与@小麦公考陈洁 微博互动,即可9元宣传购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