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万元,是东莞虎门籍学子黄绮琪考上清华大学所获得的奖学金总额,曾成就了东莞史上最高高考奖学金。截至今年,东莞今年已经有21位考生被北京大学(包括北大医学部)和清华大学录取。他们将有望分别获得镇政府提供的30万元奖学金,再加上学校、社区和村级的奖励,他们获得奖学金的数额将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数字。对优秀考生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倒也不差。可上升到几十万元的重奖程度,引起了社会巨大轰动和争议,这就值得忧虑和反思了。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东莞各个镇街所颁发出去的奖学金高达数百万元,仅虎门镇就颁发给优秀学子奖学金220多万元。可见东莞并不差钱,这是好事。但是否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上得起学、上好学?这显然是一个问题。其实,重奖也体现着畸形的教育政绩观。教育如果将眼睛只盯着有限的几个“高考状元”,以高分生来衬托当地教育质量,这实在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由此可见,高考“暴富”和奥运“暴富”一样,都该得到纠正。与其重奖“高分考生”,不如多在“多元评价”中努力担当,用公共财政的奖励,吸引更多学校和考生多注重“多元发展”,多注重“分数之外的东西”。

作答要求:

谈谈你对高考“暴富”的认识。(不超过120字)

 

【参考答案】:

“高考暴富”指地方政府以高额现金重奖高考优秀考生。其凸显了畸形的教育政绩观,以高分生来衬托当地教育质量,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并引发教育不公。杜绝这一现象,应建立多元教育评价体系,用公共财政奖励吸引学校和考生注重“多元发展”。

 

【参考解析】:

根据第一段政府给考入清华北大学生高额的现金奖励可以总结出所谓的“暴富”就是通过高考获取了政府的高额奖励。第二段分析这一现象,第三句提到是否做到了让每个学生上得起学,上好学?可以看出这样的行径可能会引发教育不公,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上学和可能享受不到更好的教育资源。第五句“其实”开始分析本质,这种行为凸显了畸形教育政绩观,并谈到会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最后两句得出了解决方案就是要建立“多元评价”。

 

【易错点分析】:

通过是否上得起学,上好学?这句话推出教育不公可能有些难度。

 

查看申论采点专项视频课【下载小麦公考APP点播课程《申论采点专项课》即可获得】参与@小麦公考陈洁 微博互动,即可9元宣传购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