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菏泽农村的李华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保安工作,今年19岁的他在岗已经快一年了。“除了上网或看个电视之外就是回寝室睡觉”,这就是李华休闲文化生活的全部写照。“像看电影、旅游之类的活动一是没有钱,二来自己根本就不想动。觉得用电脑或手机上个网之类的也挺好,从来就没怎么想着出去逛。”李华如是说。他一个月最多的花费除了生活费之外基本就是上网所需的流量费用了。其他保安也都认为在这里打工赚钱维持生计就已经足够了,好点的话还可以给老家寄些钱回去,至于所谓的休闲文化似乎离自己太过遥远。
在北京某旅社打工的王师傅是从河北农村过来的,在旅社工作近两年了。王师傅认为他平时接触到的打工孩子,多数不愿意与城里人打交道,反而喜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活动,更别说主动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当中了。这种心态的产生多与他们“亦工亦农,非工非农”身份特征有关,有一种先天的失衡感与自卑感。在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会更加封闭,即使有一些想要去体验的休闲文化生活也都被果断地放弃了。
作答要求:概括材料中反映务工人员文化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不超过40字)
【参考答案】:
一、收入水平低,无法负担过高文化消费;二、城乡隔阂,不主动融入和体验文化生活。
【参考解析】:
本段是两个案例性材料,阅读按照主体+处境+做法+结论+启发的公式阅读。本文要求找主要问题,因而抓住处境、做法即可,第一段中李华面临的处境收入低,缺少休闲文化生活。同样的阅读方法,第二段王师傅面临的处境是:城乡隔阂,不主动融入和体验文化生活。
【易错点分析】
案例性材料阅读过程中,一旦涉及到找问题,很多同学会找处境,但是忽略了做法本身有可能也成为问题,如果做法是错误的也可以推理出问题要点。
查看申论采点专项视频课【下载小麦公考APP☞点播课程☞《申论采点专项课》即可获得】参与@小麦公考陈洁 微博互动,即可9元宣传购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