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周 申论采点天天练之套题训练

第二天

7.近来,“网络暴力”频频见诸媒体,广受关注。这个新词语,描述的是近几年来在网络上愈演愈烈的、以“暴力”形式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的现象,其特点是参与的网民数量众多,声势浩大,很容易给当事者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并带来心理创伤。

不久前,武汉“五道杠”少年在网上走红,他2岁时看《新闻联播》、7岁时看《人民日报》的经历招来网民热评。其中批评声远大于赞扬声。有网民甚至用“少年官僚”、“虚假做作”、“什么父母啊”、“学校都在教孩子当大官、发大财”等语言进行指责、谩骂。

网络暴力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暴力。网上频频出现的人肉搜索、“水军”围攻等事件,都可以归入网络暴力。网络专家袁丽媛认为,网民进入网络世界之后,匿名的特点使其行为在虚拟空间的包围中产生安全感,这便使得恶搞、谩骂、谣言、诋毁等非常态行为表现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心态浮躁,他们倾向于放纵自己的行为,不认真追求真相,并认为自己在这个“观点的自由市场”中具有完全的话语权,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而不会受到惩罚,把自己对现实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发泄到网络上,于是就有了网络暴力。至于如何帮助上网人群卸除精神压力,袁丽媛的建议是整个社会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开放的、良性沟通的渠道,帮助网民寻找到真正合适且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看来,网络隐私危机、网络暴力,这些现象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是当下社会综合特点的一个表现,与中国道德价值体系不断遭遇冲击有关,网络社区健康发展需要上网人群加强自律。网络专家万涛则认为,首要问题是中国历来缺乏“隐私文化”,使得“隐私”作为一个法律和文化概念在普及过程中遇到阻力,网络上更是频遭破坏。

作答要求:

材料7中提到了一系列网络暴力现象,请根据给定材料,分析这种现象折射出的心态是什么以及如何看待这种现象。(10分)

要求:分析深刻、有条理。不超过250字。